目前,中國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許多企業被要求暫停生產,糾正自己的環保問題。我們的企業也呼吁相應的國家改進其環保措施,對排放污水的生產無害,處理只能在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后才能排放。企業排放的廢氣也應吸附,更有利于環境保護。前述鋁行業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問題是赤泥污染,其次還包括水資源等。”
在活性氧化鋁生產過程中,原料鋁土礦中的三氧化二鋁組分進入溶液用于電解鋁生產,但氧化硅、氧化鐵、氧化鈦等雜質礦物以及添加劑石灰則通過反應以復雜化合物形式進入渣中形成赤泥。
每生產1噸活性氧化鋁約產生1-2噸赤泥,2015年全球累積赤泥堆存量超過40億噸,并以每年1。2億噸的速度持續增長。赤泥堿性強、鹽分含量高,資源化利用難,目前生產企業以以堆存為主安置赤泥。
不過,相比于隨后電解鋁生產環節中產生的大修渣、浮渣、殘陽ji等污染物,活性氧化鋁生產中產生的赤泥“污染情節較輕”,并不在由環境保護部聯合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發布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
按照《危險廢物鑒別標準》,赤泥屬于一般固體廢渣。赤泥主要成分不屬于對環境有特別危害的物質,污染以堿污染為主。
赤泥目前的堆存方法主要有濕法堆存和干法堆存。濕法堆存是赤泥水洗后不經過壓濾和脫水直接用泵輸送進行堆存的處置方法,液固比例大概在3。0-4。0。這是堆存方式,成本低廉,2011年以前中國活性氧化鋁企業多使用濕法堆存。
濕法堆存的赤泥含有大量堿液,易發生滲漏,而堿液中存在大量的氟離子、鈉離子和重金屬造成地下地表水污染和周邊土壤鹽堿化。此外,由于容納大量的堿液,赤泥堆場壩體穩定性弱,易發生潰壩。
干燥儲存需要預壓過濾和脫水處理以減少堿液,降低液固比然后儲存。它是使用廣泛的紅泥處理方法。干燥儲存可以減少堿液的滲透,減少占地,簡化管理,穩定壩體。然而暴露的干燥赤泥表面容易形成灰塵并污染周圍環境。